咸宁光宇蓄电池6-GFM-100XC性能指标/工作温度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这一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蓄电池充电性能好坏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重视。
1、蓄电池对充电工艺的要求
认识蓄电池对充电工艺的基本要求,是分析各种充电技术的基础。蓄电池对充电的基本要求是:充电电流应小于或等于蓄电池可接收充电电流。否则,过剩的电流会使电解水液过快地消耗掉,产生以下危害:加大蓄电池的失水率,增加维护工作量,对于免维护电池,会造成蓄电池的早期失效;产生酸雾,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使充电效率降低,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
充电过程,是放电电化学反应的逆反应过程,如果充电电化学反应过程在理想的状态下进行,这个过程应该是互为逆反应,即充入的电量与放出的电量应基本相等。但在严重析气的状态下,有效充电电化学反应过程消耗的电能达不到总电量的40%,即浪费电能60%以上。
气体的产生聚集在蓄电池多孔电极内部,减少了电解质与多孔电极的接触面积,即充电电化学反应界面大幅度减小,使充电化学反应速度降低,充电十分困难,充电时间延长。
严重的析气会损害蓄电池:
①大量气体的产生对极板活性物有冲刷作用,使活性物质容易松软和脱落。
②在较高的极化电压下,正极板的板栅会产生严重腐蚀,生成pb02,这种腐蚀物与电化学生存的pb02是完全不同的,是一种不可逆的氧化物,导电较差,并使板栅变形,脆裂,失去骨架和导电作用。因此在充电时应尽可能防止过充电。
长期充电不足,未反应的活性物质会产生不可逆的高阳性的大颗粒pbs04晶粒(即不可逆硫酸盐化)使蓄电池容量下降,内阻加大,充电难度加大,造成蓄电池早期损坏。因此,蓄电池要尽量保证充足电,防止不可逆硫酸盐化。
板栅耐腐蚀性好
纤维套管具有对活物质的保护作用
实际使用寿命达18年以上
无电解液浓度层化问题
没有隔板受压均匀性问题
自放电率低: 1.5-1.8%/月(一般标准要求:20oC条件下应£3%/月)
投入使用前不需补充的最长储存期:20oC条件下为2年
氧再化合效率和气体的释放量
如果外电路不中断,正、负极板上的PbO2和Pb将不断地转化为PbSO4。电解液中的H2SO4将不断的减小,而H2O增多,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理论上讲,放电过程将进行到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全部变为PbSO4为止。但由于电解液不能渗透到活性物质的最内层中去,在使用中,所谓放电完了的蓄电池,也只有20%~30%的活性物质变成了PbSO4。故采用薄型板,增加多孔率,有促于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2.充电过程
充电时,蓄电池接直流电源,因直流电源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动势,故电流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这时,正、负极板发生的反应与放电过程相反,如 正极板处有少量PbSO4溶于电解液变成Pb2+和SO42-,Pb2+在电源力作用下失去两个电子变成Pb4+,它又和电解液中OH-结合,生成Pb(OH)4,Pb(OH)4又分解成PbO2和H2O,PbO2沉附在正极板上,而SO42-与电解液中的H+结合成H2SO4,
负极板上有少量PbSO4溶入电解液中,变成Pb2+和SO42-,Pb2+在电源作用下获得两个电子变成Pb,沉附在附报板上,SO42-则和电解液中H+结合变成H2SO4,。可见充电过程中消耗了水,生成了硫酸,故充电时电解液的相对密度是上升的,而放电时电解液相对密度是下降的。
1.高智能化产品
1.1 系统采用分散控制系统,模块化结构,组屏简单,配置灵活;
1.2 备有8个通讯口,可以接入多种外部智能设备;
1.3 具有通讯端口自侦测功能,可随时查看通讯端口数据,方便现场查找问题。
1.4可扩展支路采集系统,可以采集任何地方的支路状态,不受屏体位置限制。
1.5监控模块采用大屏幕液晶汉字显示,可通过监控模块进行系统各个部分的参数设置。
1.6 模块具有平滑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功能,具备电池充电温度补偿功能。
1.7具有“遥测、遥控、遥信、遥调”的四遥功能,实现无人值守。
1.8蓄电池自动管理及保护,实时自动监测蓄电池的端电压、充电放电电流,并对蓄电池的均浮充电进行智能控制,设有电池过欠压和充电过流声光告警。
1.9微机绝缘监察可多机并联运行,高可靠的CAN通讯接口组成接地选线网络,避免一台主机运行时由于主机故障造成的系统瘫痪。
2.高可靠性设计
2.1 采用开关电源的模块化设计,N+1热备份。
2.2 充电模块可以带电热插拔,平均维护时间大幅度减少。
2.3 系统关键组件全部采用高质量的进口名牌产品。
2.4 根据不同方案可选择动力母线和控制母线可以由充电模块单独直接供电,可以通过降压装置热备份。
2.5 硬件低差自主均流技术,模块间输出电流最大不平衡度小于3%。
2.6可靠的三级防雷系统和电气绝缘措施,保证系统更安全运行 。
2.7先进的交流切换功能,一路优先选择,两路间延时切换,保证切换过程安全可靠。
2.8 系统设计采用IEC等国际标准,有效防止现场监控系统失效现象发生。